閃耀的恩秀

閃耀的恩秀

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

詩/失色哀國



推薦書:林文義詩集《顏色的抵抗》

劉勰《文心雕龍‧物色》有論:「春秋代序,陰陽慘舒,物色之動,心亦搖焉。」乃言動心之時光景色難以用文字捕捉,然而抽象、本質化的事物更是如此,比如色聲香味。鏡花水月,色不易寫,故作家往往落實於形狀容貌,予以夾帶,加以富麗。張愛玲之小說,最可為範。如今散文名家林文義之詩集《顏色的抵抗》,表面看來以詩探質色之存有,亦操持如此策略。但細讀全集可知,色之落實,實則失色。

只因詩人穿身1970-80戒嚴前夕,乃至1990-2000年國、民兩黨輪替,政治遞變,又是謊言真實的重新辯證。思維〈請以真實說服我〉的詩人於現實中反覆分析抽離,竟發現島嶼生活本該萬千的顏色,固著在特定的紅綠藍顏色中。在〈凱達格蘭〉、〈顏色的抵抗〉等詩,詩人直指紅共產綠民進藍國民,幾乎便是1970-2000年台灣國族色譜僵固的三原色。
因此詩人諸色之不得,一如美德之動搖。全詩集固有政治美刺,但在得色與失色之間,詩之所為,其真義,還不在那抵抗,而在尋求更美好的世界。因此在〈觀畫〉中詩人企慕林惺嶽以油畫:
沉定描繪山嶽森林呼喚了
人神靈魂穿越的鳥和魚
惺惺相惜的決絕大愛

而在其他諸詩中,詩人也有意點現萬千諸色,將之歸還這個世界的本然處。〈昭和之顏〉詩人即寫到:
川端康成的古都
石坪小路轉角餐館
留著故人遺墨
料理原味如小說場景

而〈錦秋四題〉亦如此而為,以四行成段的語式,有致追蹤那靄靄溫和的日本古都,以詩得真正的原味原色。另外〈彷彿一朵山茶〉、〈雲靜日月〉則以雅致文言調和口語,追蹤經典,尚友文學名家,恰正在追求諸色柔和的有情世界。
追究到底,以物理學觀之,顏色本是人對波長吸收反射現象的感知。顏色是波長的運動,也成為詩人語言律動之所在。一個物質吸收所有所有波長可得黑,詩人由此遂得沉思的黑夜。〈航渡〉詩人便這麼寫下:
給我光吧,以及
戀人底溫柔
黑夜是最美的等候

而反射所有波長則得白,詩人遂得戀人白日晨光的溫柔。那或許正是戀人吸納久候詩人內心話語後的感情回返、回映。在詩中追蹤航渡島嶼的詩人煦煦然無嗔色,因為他終於沐浴在白色戀人如光的溫柔,以及光所隱喻的遠景,救贖,夢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